大陸律師事務所 另類登台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台北報導】 2013.05.13 02:29 am 3年前獲准在對岸設點的大然法律事務所,與大陸華南最大的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戰略合作,更在上周五更名為廣和兩岸法律事務所。廣和另類登陸台灣,也創下台灣事務所更名大陸律所的首例。 大然與廣和簽署的合作協議是概括性的,主要強調雙方策略性聯盟,廣和授權大然使用名稱,未來再針對具體個案談合作細項,雙方並無資金往來與入股關係。但在廣和的網頁上,廣和兩岸已成為其「台北分部」。 看好日益升溫的兩岸法律服務市場,台灣和大陸的律師事務所都設法在重重限制下找尋合作機會。2010年,台灣律師組成的「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被納入大陸最大的大成律師事務所的全球體系,同樣採取「策略聯盟」模式。 法務部說,台灣目前並不允許大陸律師事務所在台灣設點,但若沒有與台灣律所有資金往來,沒有在台灣提供法律服務,台灣律師法並沒有限制律所的名稱。 廣和是大陸十大、華南最大的律師事務所,目前有350個律師,年營收逾人民幣1億元(約新台幣4.8億元)。最近承接的知名案件包括台資唯冠與蘋果的iPad商標案,前者最終獲得6,000萬美元和解金。 一手創辦大然、目前擔任廣和兩岸所長的蔡文彬強調,決定消滅自己15年前一手創立的「大然」名字,主要著眼於更廣大的大陸市場,希望透過廣和在大陸的招牌與知名度「站得更遠更高」。 45歲的蔡文彬稱,「照這樣的模式下去,未來我們的規模或許會超過理律」;他正在招兵買馬,希望能邀請更多對兩岸法律服務有興趣的台灣中小型事務所加入這個平台。 有超過100名律師的理律是台灣最主要的法律事務所,同時也是2010年七家獲准在大陸設點的律所之一。但理律認為福州受限較大,轉往上海與當地事務所策略聯盟,成立了律同衡律師事務所。 蔡文彬笑言,自己不像理律、萬國知名度這麼高,律師業又是一個「屬人」的行業,他改名的彈性相對較大,而這也是他的優勢。 對蔡文彬來說,未來廣和在上海、成都、武漢等地的分部都將成為他的眼線,當地只要有涉台的案件,他們就會想到「台北分部」。 「我在大陸的這段期間,覺得大陸市場真的太遼闊,我沒辦法到處跑。」大然2011年初在廈門掛牌,蔡文彬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大陸奔走,有助大然成為業務發展最好的登陸律所,但他深感時間精力有限。 廣和兩岸在台北有8名律師,在廈門有1名律師。嗅到陸資對金門極有興趣,金門的辦公室將在下個月正式開張。 蔡文彬強調,「現在正是兩岸法律服務的黃金十年,我要抓住這個時間點。」 【2013/05/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大陸律師事務所 另類登台 | 陸港傳真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2/7892797.shtml#ixzz2TEPdYpyV Power By udn.com